第1章 古剑与古镜
作者:破立      更新:2019-06-12 18:20      字数:1950
       如果给郑嘉小姐再一次的选择机会的话,那么她这辈子都不会去参观什么秦惠文王陵。但她现在就是鬼使神差地和好友艾美一起参观了这个死了两千多年的秦王的墓。

       艾美和郑嘉都是德国波恩大学的学生,今年都是二十五岁,目前都是在读的研究生。艾美是毒理学系,郑嘉是人类生物学系。虽然研究的方向不一样,但都是生物学类,而且她们两个自本科时代就是好朋友,之后又一起考上了同一所大学的研究生。

       艾美,名如其人,是个很漂亮、娇小的女孩子,而且酷爱逛街和打扮。这次暑期的回国旅行,本来是不打算到古咸阳的,但在郑嘉的坚持下,她还是和好友一起过来了。

       郑嘉也是小个子的女孩,容貌清秀却算不得漂亮,却破罐子破摔地不喜欢打扮,不过好在她是小女孩长相,所以看起来倒是硬比真实的年纪小上了几岁。她虽然是理科生,但是很喜欢历史和地理。来到古咸阳就是她建议的,因为她在无意中听说“商鞅变法”中那位被车裂了的商君的主子秦孝公,和他儿子秦惠文王的陵墓最近被发掘了出来。出于对那个遥远时代的喜爱和对秦帝国的好奇,她硬是拉上了艾美一起看看秦王的墓。

       郑嘉喜欢中国历史,她最喜欢的就是春秋战国这个大变革时代,那个凝聚了中华先民的灵魂与热血、充满着无限梦想与机遇的年代。而在这个时代中,她又格外向往那些出将入相、得到不世功名的人和那些堪称中华民族灵魂的诸子百家的学者们。但如果让她选择一次的话,她肯定不会想回到那个乱世的——乱世最值钱的是人才,最不值钱的是人命,更贱价的则是女人的命运。郑嘉自认不是个如张仪苏秦般聪明绝顶的人,他们都没什么好下场,自己到那边肯定就更惨了

       可世事弄人,很多事情不是人可以自己选择的。艾美和郑嘉来到相邻的秦孝公墓和秦惠文王墓,不知道先去哪个比较好时,艾美便提议要投硬币决定,正面为父,反面为子。郑嘉随手从包包里拿出一块钱人民币的硬币,往上一扔。

       艾美和郑嘉目不转睛地盯着硬币,硬币在转了一会儿之后,坚定地反面朝上。既然如此,郑嘉便捡起了硬币,带头向秦惠文王墓走去。

       秦惠文王墓,按历史记载,在战国那个周天子威信不再、礼崩乐坏的年代,是秦国历史上第一位以周礼中“天子之礼”的方法下葬的秦国君主。所以他的陵墓绝对不小,甚至还有人殉。作为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文明人,艾美和郑嘉对人殉这种惨无人道的事是绝对不赞同的。于是两个女孩尽量地避开那些尸骨,跑去看秦惠文王的棺椁。

       作为秦国历史上著名的雄才大略、开疆扩土的君主,秦惠文王的墓可谓极尽奢华,精美的青铜器和丝织品比比皆是。秦惠文王似乎是个喜欢武器和喝酒的人,所以他的随葬品里并没有编钟一类的乐器,倒是有不少青铜剑、盔甲和酒具。

       郑嘉随意地打量了一下,发觉秦惠文王时代(战国中叶)的青铜秦剑已是和传说中一样的“长四尺,宽寸半,薄如柳叶,锋利光亮”了。是谁?是谁第一个统一了秦剑的长度,发现了铜和锡的最完美比例?

       她再度抬起头,却发现最前方显眼处放着一对历经千年岁月仍闪亮如昔的青铜宝剑,显然是鸳鸯剑,因为它们一长一短。长的如普通秦剑,四尺长(约90厘米)、寸半宽;短的只有尺半长,寸半宽。它们的剑柄都很短,看来是双手使用;剑体仿佛有生命般流动着淡淡的金色光芒,薄如柳叶的剑身、锋利的剑尖,它们是无可否认的杀人利器。它们的旁边则摆放着精致的青铜剑鞘。郑嘉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人才会使用这种长短不一的双剑,但她隐隐觉得这对剑的主人不是秦惠文王嬴驷。剑面和把手上都有着朴素大方却又细致精美的图案和铭文,这是一对代表了战国时代青铜器冶炼、铸造最高水平的剑,放到今天是绝对价值连城、堪称国宝级的物品。

       忽然,她感觉自己的脑子一片空白,目光中只有那对鸳鸯剑,她发觉自己的脚不受控制地朝宝剑走去。她隐隐约约间听到艾美在她身后叫她,可是她的意识已经无法回应了。她的眼前出现了一片白色的强光,随即她眼前一黑,便什么也不知道了。

       本来兴致勃勃地欣赏战国时代的织锦的艾美,刚刚打算叫郑嘉过来看看时,却看到了一个令她一辈子都无法忘怀的景象:她的好友仿佛发疯了一般向一对青铜鸳鸯剑冲过去,当郑嘉来到剑前方十几厘米处时,那对剑忽然发出及其强烈的白光,将郑嘉吸了进去。然后白光就如出现时一般突兀地消失掉了,就好像什么都没发生。只有那对青铜剑闪耀着冷冷的光芒,仿佛在嘲笑着什么。

       艾美也冲到鸳鸯剑前面,仔细地看着这对似乎平白无奇的宝剑,却没看出任何异常。这时候陵墓的解说员来到她的身边,看到她正专注地打量着宝剑,便笑咪咪地说:“小姐,这对鸳鸯剑的来头可不校当考古人员打开秦惠文王的棺椁,想看看有没有类似马王堆女尸或者金镂玉衣的东西时,却发现惠文王的尸体早就腐烂掉了。但奇怪的是,这对剑就摆在惠文王尸体的头旁边,却半点氧化的迹象都没有,光亮如昔。”

破立(作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