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我不是“卫鞅” 1
作者:破立      更新:2019-06-12 18:20      字数:1896
       她父亲教给她的正是卫国文字。卫国文字学完之后才开始学周的文字,然后是邻近的三晋的文字,之后才是齐、楚、秦、燕的文字,再有机会的话还得学夏商古文。郑嘉在未来时曾在欧洲生活,各个国家用的语言、文字都不同,所以她深知通用语的重要性。

       在未来时郑嘉只要会英语就可以去大部分的欧洲国家了,所以她除了德文也没学别的欧洲语言。却想不到来到古代后她居然要把各诸侯国的文字都学一遍,不由得让她脑袋上起了三条黑线。但她也不是没有收获的,知道“三晋”这个词条的出现,使她终于确定了自己所处的时代——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战国时期。

       郑嘉在这个时空的大名“公孙鞅”,却是一个令她觉得浑身不舒服的名字。因为她知道某位战国名人的名字之一,就是公孙鞅。对大部分人来讲,发觉自己和某历史名人重名的感觉总是不太好的。对郑嘉这个二十一世纪过来的小女子来讲,也不例外。

       郑嘉是理科生,这不代表她对政治没有了解。她了解中国历史上有几次影响深远的大变革,其中最出名的一次,便是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变法”。

       根据她在未来世界的史书上读到的,那位商君的出身、名字和现在的她是一模一样的,这不由得让她怀疑起自己和商君的关系来。但商君是个大男人,而自己是个女的,总之一定不会是同一个人的。不过郑嘉到底不是历史专业出身,对很多事情发生的具体年代搞不太清楚,所以她现在不太清楚自己的时代是比商君更往前还是更往后。正因此,她才不敢去问别人“秦国的商鞅变法了没?”。

       时间过得很快,来到这个时空已经近一年了,郑嘉现在已经三岁了。靠着前生学语言的天分和对汉字字型的熟悉,她迅速地掌握了卫国、周和三晋的文字。她的父亲对此感到惊异,士人出身又在宫廷担任书记官的他,也从没见过哪个孩子能学东西这么快的。虽然他很可惜自己的女儿不是个男孩,但看她这么聪明,遗憾之情倒也少了很多。

       战国之世天下大乱,诸侯为了争霸时常去攻打其他的国家以掠夺土地和人口。作为中原小国的卫,虽然地方小,但是人口密度大而且地处交通发达的平原,所以人民大多以行商为职业,豪侠之气远远不如北地的燕、赵和西陲的秦。正因为如此,卫国成为东方六国垂涎的一块肥肉,尤其是临近的魏国,更是时不时地来骚扰一下,大有要灭掉卫国之态势。

       魏国自魏文侯魏斯三家分晋立国以来,选拔人才、进行变法,如今在魏武侯魏击的统治下已是七雄之中的第一强国。魏国是三晋之一,它的疆域比起楚、秦等过来实在太过狭小,又无天险可持,所以魏人四面出击。向西攻打积贫积弱的秦国,向南联合赵、韩攻打楚国,如今正值上升期,如太阳般光华万丈。

       这一年,卫国的国君得到了魏国即将入侵的消息,于是他下令让全国的成年士族和平民男子练兵、上战场,郑嘉的父亲也在应征之列。于是,在某一个雾蒙蒙的清晨,郑嘉和母亲含泪送别了父亲,因为此番一别,能不能再见面就无法预料了。

       这是郑嘉在战国时代第一次体味到战争的残酷之处——无数家庭的骨肉分离、亲情割舍,此刻她知道了为何墨家在战国时能成为当时的显学。战争是政治和经济的延续,归根结底是统治者为了收到更多的赋税、统治更多的人口,对老百姓来说却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所以扎根于平民阶层,提倡“兼爱非攻”的墨家才在乱世中风生水起。

       郑嘉现在已经无心学习文字了,因为她实在很担心父亲的安危。如果她父亲有幸不早早去世的话,那么她就可以安安稳稳地过她的日子,做个普通女孩。如果战争真的夺走了她父亲的话,那她的命运就是连她自己也无可预料的了。

       郑嘉在现代社会时素来对穿越文是嗤之以鼻的,尤其那种来到过去后以超时代的知识统一天下、无数美女尽投入怀中的文。因为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是斗不过历史的。历史是无数人的偶然抉择而成为必然的,不融入历史,那么就是一个旁观者;就算融入了,也不过是历史的牺牲品而已。她现在就在等待命运替她作出的选择:究竟是旁观,还是融入。

       她母亲虽然懂文化,但是学识毕竟和她父亲无法比。但她母亲的一口雅言、也就是东周时的官话说的是字正腔圆动听无比,郑嘉也就跟着母亲学了那个时代的关中话。郑嘉在未来时是东北人,虽然对中国各地的方言是一窍不通,但普通话却是说得极好的。

       既然郑嘉不学写字了,她母亲便教她这个时代的女人另外需要学会的几项技能,也就是缝纫、裁衣和烹饪。除了烹饪,缝纫和裁衣学得郑嘉是晕头转向,因为她素来对服装的制作没什么感觉,前世的时候她也仅仅会钉个扣子、缝个口袋之类的。不过为了在这个没有什么成衣出售的时代不冻死,她还是咬着牙好不容易学会了怎么做衣和裤子。但刺绣,在她将十个手指头快扎漏了还是不行的情况下,她母亲也只好放弃了。

破立(作者)说: